close

在密西根大學研習的過程中,Telian教授分享一個案例,討論過程中,讓我們各自就專業見解,提出臨床處置意見,交互討論,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就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這個案例是這樣子:有位知名的外科醫師John,因為眩暈困擾影響工作而求醫,被他找上的自然也都是著作等身的大牌名醫。A醫師認為是內耳半規管的問題,建議開刀切除其中一個(半規管有三個),開完刀症狀絲毫沒有緩解,John轉而求助另一位名醫B。B醫師檢查完,也認為是半規管的問題,所以再推進去開刀房切掉迷路。手術過程很順利,可惜開完刀後,困擾 John的眩暈問題仍然陰魂不散。失望之餘他決定要找全美國最好的耳科醫生診治, 於是飛到洛杉磯找名醫C幫忙,C鐵口直斷是神經的問題,再開一刀進去剪斷前庭神經,醒過來後,可憐的John還是暈。

接連接受三場手術的John整個人沮喪到不行,就醫過程中經歷的五個耳鼻喉科一個神經科醫師名字在醫界都是如雷貫耳,卻各彈各的調認為自己診斷才是正確,罹患憂鬱症的他到後來連工作也沒了,只能在家休養。

「眩暈」確實是惱人的症狀,在中國古代醫學文獻中,東漢《說文解字》上提到:「眩者乃目無常生也;暈者乃日月四周之光氣。」意思是眩暈者會感覺天旋地轉,周遭景物看起來浮動、扭曲,有名的病人是畫家梵谷,自中年起就深受眩暈症狀的困擾,從他的畫作中也常可看到景物呈現漩渦狀的特殊風格。

當眩暈症發作,天旋地轉的感覺偶爾還會出現耳鳴、噁心、嘔吐,使人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在醫學上,眩暈依據解剖部位或症狀分為以下幾類:

l         中樞性眩暈:人腦屬於中樞器官,凡大小腦病變像動脈硬化、高血壓、腫瘤等都可能引起眩暈症狀,這一種症狀都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治療上也比較麻煩。

l         末梢性眩暈:內耳部分屬於末梢器官,可能的病變如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等等,只要適當的藥物治療、休息及訓練,幾乎都可以得到控制。

l         反射性眩暈: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遇到過,像是暈車、暈船、暈機等,那是因為掌管平衡感覺的視覺、小腦、內耳對於訊息的處理產生衝突所致,例如在車上看書,因為眼睛定在一處,傳遞到腦袋的訊息是處於固定的狀態,但是耳朵卻偵測到人體是在移動的環境,這時就會感到頭暈了,一般只要適當休息,不用特別給予治療。

另外,像是處於感冒、勞累、情緒激動或是身體抵抗力變差的時候,也可能使內耳平衡器官受到刺激而引發眩暈。

眩暈病人除了定時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外,平時也要注意保養之道,例如經由平衡訓練改善狀況。平衡訓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首先眩暈發生時,先躺在床上,再讓眼睛朝不同方向轉動,等到眩暈狀況好轉一些後,就坐起身來做前後左右的轉動,情況更為好轉時,再站起來,往前後左右做傾斜動作,一段時間後,嘗試做大範圍的轉動,最後確定沒問題時,可以開始繞著椅子走,藉由階段性動作慢慢訓練平衡感,改善眩暈現象(如果眩暈真的非常嚴重,最好還是躺在床上休息,以免發生跌倒或是在家人陪伴下練習)。

日常生活也可輕微運動以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只要保持血液循環良好的話,發生眩暈的機會相對就會減低。此外,生活上還有一些細節必須注意,像是走路最好靠邊,萬一眩暈突然發作,還可適當扶靠比較安全,飲食上則應避免抽菸、喝酒、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其實只要平時多加注意,眩暈並非這麼可怕,大部分的眩暈都可經由適當的藥物治療,緩減症狀甚至治好。

至於那位可憐的外科醫師John,他的媽媽有一天跟社區鄰居老太太聊天提到兒子的狀況,鄰居太太說”我兒子剛好也是耳鼻喉科醫師,你要不要請他去找我兒子看看?”於是John到密西根大學的神經耳科中心找Telian教授,經過一段時間的復健治療後,已經回到工作崗位,重拾正常生活。

感想1:醫師也會生病。

感想2:找大牌醫師有時也會凸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angtie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